文字訊息(1132)-

國軍協助網運推動 - 蘇嘉祥

【網球在台灣的發展過程裡,國軍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1949到1975年間,幾乎完全靠軍中力量,網球才得以在台灣發芽、生根、茁壯,就是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男選手在軍中服役時,以特殊身分繼續練習,球技不中綴,都可見國軍支持的影子】

二次大戰結束,台灣從廢墟中復甦,百業蕭條,物質缺乏,貴族運動網球對一般民眾,是可望不可即的「奢華活動」,和高爾夫一樣,只有黨政軍商高級人士才消費得起。

蔣堅忍、易國瑞兩位將軍在1950年在當時的「國軍體育學校」裡設網球隊,將服兵役的傑出網球員林永源、李瑞祥等納入球隊,並將網球隊推廣到陸、海、空三軍及聯勤單位,後來的參謀總長彭孟緝也支持以網球來培養「我國軍人優美的高貴風度」。

民國39年台灣第一次舉辦「國軍中正杯球類賽」,當時除了熱門的籃、足、排球外,還設有網球賽,但有條規定:選手必須年滿38歲。這是一則為高級長官設立的特殊規則,當時的充員戰士幾乎沒有網球選手,在長官率先上陣比賽幾年後,設甲、乙組,年輕的士兵也可以參加比賽了。

第一屆中正杯網球賽在台大球場舉行,有699人參加。最後結果單打冠軍聯勤、亞運空軍、季軍海軍。雙打冠軍空軍、亞軍聯勤、季軍海軍。第二屆比賽於42年在北投政工幹校舉行,增加到869位選手,設甲、乙兩組。年輕選手參加甲組,冠至季軍為:海軍、空軍、聯勤。乙組為:陸軍、空軍、國防部。此後每年辦國軍網球賽。

這時軍隊打網球漸成風氣,高級長官為了參加軍官組比賽,廣建網球場,也設法吸收好的球員到部隊,為隊上爭光。

這段時間台灣網球的領導群,基本上由國軍負責,孫連仲、吳幼林、蔣堅忍、王先登、梅長齡…主委或理事長、每位都是熱愛網球的軍中將領,當時的中正杯擴增為「國軍運動會」,每個軍種為了在網球賽取得佳績,無不想盡辦法發掘好手助陣,「小唐」唐福順、立法院長王金平打過空軍隊,曾在同一個集訓隊待過。

王先登在海軍總部時即愛網球,從印尼返台的蘇明德陪同到海軍機校當組長。「雙榮」獲華航賞識,打空軍隊,創下第一次在台維斯杯打敗泰國紀錄。

劉中興在馬祖當兵,還能放特別假返台為馬祖打區運會。陳志榮在海軍陸戰隊也受到特別禮遇,可參加每一次排名賽,不致影響國手資格,致後來打敗香港、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為國爭光。延續下來每一位甲組男選手,當兵時幾乎都到各軍種球隊,在總部或基地管理球場,也持續練球。

台灣的兵役制度嚴格控管,每個男人屆齡一定服兵役,但是網球選手的訓練中斷後即很難恢復,還好40年來國軍對網球情有獨鍾,從國防部長到軍種總司令都打網球,以致在網球發展初期,得以穩定發展,是推動台灣網球搖籃的手。

圖片瀏覽(4)-
陳志榮當兵時,受當時海軍陸戰隊司令陳邦治〔右〕指派,好好練球、為國爭光。蘇嘉祥/攝影
當兵時的陳志榮留小平頭,參加國際比賽。
前海軍總司令馮啟聰愛打網球,照顧很多選手。
1977年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左〕,由國防部副部長馬紀壯夫婦陪同,在台北體院體育館欣賞職業網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