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905)-

爭取會籍的年代 - 蘇嘉祥

【1958〔民國47〕年的第三屆東京亞運會,是台灣網球選手第一次組隊參加的正式國際錦標賽,但想更上一層樓參加全世界的「台維斯杯」或「聯邦杯」,卻發現國際體壇間普遍對「兩個中國」覺得棘手,不知如何是好】

在台北的網球界覺得亞運得到三塊銅牌,可見台灣水準不低,政府當局希望趕緊加入國際組織,透過參加網球賽,展現台灣富強康樂的一面,同時也可讓台灣優秀網球員出國比賽,為國爭光。

早年在大陸時代,中華隊曾以「CHINA」名義打過多次台維斯杯,但是這時的國際網球總會ITF不同意台灣再用這個名義,因為對岸的中國大陸,也用這個名義伸請入會。

1967〔民國56〕年,依ITF規定,網球界以人民團體方式,成立「中華全國網球委員會」,選出前黨國元老吳鐵城之子吳幼林先生為第一任主委,張彼得為總幹事。此時,透過美國國務院,邀請阿許〔Arthur.Ashe〕來台訪問。

1969年第二任主委蔣堅忍續任,他的兒子蔣得禮出任總幹事,他們積極和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並且擔任校隊副隊長的孫必勝取得連繫,建立和國際網球總會連絡管道,尋求入會參賽。

另一方面台北成立「克難網球隊」,陣中有林永源、唐福順、李瑞祥、干文弘、徐國雄〔男〕,女隊有劉香谷、詹秀棉、劉玉蘭等人,天天練習,和台北的外國球隊聯誼比賽。克難隊也多次出國到日本、菲律賓比賽。

1970〔民國59〕年,國際網總〔ITF〕會員大會,以172對53票,通過我國以中華民國網球協會〔R.O.C.T.A〕名義加入總會。

這個過程,國內網界總動員,張彼德、蔣得禮,及在美國的孫必勝,一起奔走。孫中山的後人孫必勝,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後,打過一段時間的歐巡賽,他是第一位打職業網賽的華人選手之一,球賽同時,不斷替台灣拉朋友,終於在德國年會時,通過入會。

1972年台灣派出男、女網隊參加首次台維斯杯,及聯邦杯,孫必勝任ITF亞洲監督,後來他又帶陳哲夫與網總人士熟絡,陳哲夫也成為網球總會東亞競賽委員會委員。

孫必勝後來在王先登接任網球協會理事長後,成為第三任總幹事,陳哲夫為第四任。

圖片瀏覽(2)-
孫必勝參加過歐洲網球巡迴賽,他在德國年會為台灣爭取到入會資格。
陳哲夫〔左〕、徐國雄〔中〕到日本參加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