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598)-

跨越三代的「網球皇后」劉香谷揚名全世界 - 蘇嘉祥

【早年台灣網球發展不平衡,日據時代〔1895到1945年〕所謂的「網球」指的就是軟網,真正打硬網的人少之又少,台灣光復以後,第一屆省運會舉行時,只有軟網沒有「網球」,一直到民國43年第八屆省運,才有男子網球比賽】

考證當時「軟網盛行、硬網不行」的原因,當然是早年台灣百廢待舉,經濟條件不佳,當時省運規定增辦一個項目,必須最少有八個縣市願意組隊參賽才行。

在中國大陸、日本、台灣三地的體壇,如同所有各行各業,都是「男尊女卑」,打網球的大部分是男人,女性得以參與網球運動的鳳毛麟角。

但是有一位偉大的女性網球員,她撐起光復初期台灣女網一片天,不對,更嚴格的講,她是從民國23年〔1934〕起,就是亞洲女網壇的奇葩,一輩子在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英國、美國寫下無數讓人叫絕的故事。

她的名字叫劉香谷,事實上,「香谷」是她的字,她在大陸時期名字叫「玉蘭」,剛好和台灣另一位從四十年代起非常活躍的台銀選手劉玉蘭同姓同名。

劉香谷出生於民國前一年的山東省,她的父親參與孫中山的同盟會,年紀輕輕就壯烈成仁。劉香谷就讀南京中央大學體育系時接觸到網球,這時全中國打網球的女運動員非常少,全國運動會常拿金牌的山西省女代表,王春菁、王春葳姊妹是中德混血,劉香谷靠自己摸索苦練,在民國23年的最後一屆「遠東運動會」,代表中國參加和日本、菲律賓的比賽。

這一年遠運回來,她和我駐英武官陶鎔結婚,婚後兩人赴倫敦履新,酷愛網球的劉香谷,見到真正的網球選手,不斷學習新技術,在溫布頓等網球場如魚得水,靠網球為我國作了不少外交工作,也讓自己球技更上一層樓。

1949年她隨國民政府來台灣,這時她多了一個「國大代表」頭銜,雖已經40歲,但是台灣年輕一輩沒有一個是對手。1958年第三屆亞運在東京,日本人增設網球項目,台灣選拔賽,48歲的劉香谷以第一名入選中華女網隊。

這是台灣的網球隊第一次參加正式國際比賽,網球項目得到三塊銅牌,其中兩塊和劉香谷有關:女單、女雙。她個人在單打打敗少她廿多歲的選手,連過數關後,在準決賽輸給日本金牌選手,得到銅牌。另外和詹秀棉搭配,也得到女雙銅牌。

在亞運閉幕後的歡送會上,當時和我友好的日本首相岸信介,得知邦交國中華民國國會議員居然獲得網球獎牌,特別前來倒酒致意,在東京新聞界很受注目。

後來劉香谷和張晴玲、劉玉蘭等又一起參加「聯邦杯」女網賽,她從大陸時期的「遠東運動會」,到第三屆亞運會,直到六十年代的聯邦杯,一個人橫跨三代,無人可以取代她的中華代表席位。實在是20世紀華人女網奇人。

1965年之後,劉香谷逐漸退出國內比賽,隨夫婿到東南亞經商,並參加泰國、印尼、高棉、馬來西亞、菲律賓壯年網球賽,只要參賽必定得到冠軍,有時跳級參加年輕十多歲的級別,依然封后而歸,東南亞一直稱呼她為「網球皇后」。

1981年起,她對稱后亞洲已經沒有興趣,聽說每年9月「美國公開賽」期間,除了高獎額的職業賽外還有壯年組,她將戰場轉移到紐約,
她先參加70歲級比賽,囊括了所有比賽冠軍後,她又轉戰到美國的「室內」、「紅土」、「硬地」等全國壯年錦標賽,有時嫌70、65歲級選手太弱,打起來不過癮,還頻頻「越級」參加60、55歲級比賽,把美國一堆50歲級以上老太太打得哇哇叫。

每年在春節過年返回台北時,總是在中山堂「國大代表聯誼廳」展示她的戰利品,這個年代,台灣的網球在國外很難得到錦標賽冠軍,劉奶奶是當時的「台灣網球之光」。

民國76年,她還在民生杯網球賽時,和14歲的王思婷舉行一場表演賽,當時兩人年紀相差62歲,但是打起來有板有眼,王思婷贏得不輕鬆,也讓大家嘖嘖稱奇。

1997〔民國86〕年劉香谷在台北過世,享壽87歲。

圖片瀏覽(2)-
劉香谷在台北網球俱樂部,手持心愛的木製網球拍,這時她年60歲。蘇嘉祥/翻拍
72歲的劉奶奶,在紐約美國網球公開賽,又打敗所有美國老太太,得到單、雙打冠軍。蘇嘉祥/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