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訊息(1677)-

民國40年代 台灣網球西南飛

蘇嘉祥

民國40年代(1951至1960年)台灣的體育在省運會帶動下穩定進步,戰爭遠去、經濟成長,網球也慢慢在島內推廣,並向國際伸出觸手,期待透過網球作到體育國民外交。

大陸時期的「全運會」歡迎各地華僑組隊回國參加,早年東南亞華人僑居的菲律賓、印尼、馬來亞都是歐美白人殖民的國家,接受西風較早,網球水準較高,連中國在1924年開始參加的「台維斯杯」都是由華僑「代打」。

民國40年代東南亞國家對台灣友好,華僑稱台灣為「自由中國」,台灣網球隊在這段時間,幾乎所有出國訪問比賽,全鎖定東南亞。「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台灣網球隊則是「西南飛」,五人一個隊。

台灣省運第一屆(民國35年)起即設有網球比賽,當時幾乎都由人才薈萃,有高登科、李健明、干再傳、高鈸封及女將劉香谷的台北市隊得到男、女組冠軍,台北市曾締造8屆連冠紀錄。

1952年菲律賓網協要在馬尼拉辦「亞洲網球賽」,為了回報菲律賓隊在1951年來台灣訪問,台灣網球委員會決定派隊參加,並且在賽後到菲島中南部訪問僑界、舉行聯誼賽;但是當時台灣網界財務很拮拒,最後包括搭乘律賓航空的機費、在菲所有膳宿費都由菲僑界支付,這支台灣網史第一支遠征軍,在2月9日由國防部長授旗後出發了。

這支背著國旗的網球隊,由名醫、網球委員會總幹事林朝楚(37歲)擔任領隊,為了加強戰力,除了以台北市的高登科(31歲)、李健明(29歲)、高鈸封(34歲)、劉香谷(37歲)為主體外,還增加住在高雄、從蘇門答臘返台定居的蘇明德(23歲),以及參加過「遠東運動會」的前山西女將王菁葳(36歲)。

這支台灣首發參加國際比賽的網球隊,組成球員身分很能代表當時台灣網球狀況,土生土長的高登科、李健明、高鈸封都是從軟網改行轉項,高登科畢業於東京早稻田大學,領隊林朝楚也有留學日本經驗,同時也是軟網轉項,實力和選手不相上下。

蘇明德是馬來亞回來的華僑,反拍打法較正統。劉香谷、王菁葳都是從大陸來台女將,兩人在民國23年參加過馬尼拉的第10屆遠東運動會,劉香谷是外交武官夫人,國大代表,英語流利;山西太原人王菁葳和姊姊王菁春是中德混血,在大陸時期參加過兩次「全運會」連拿兩次雙打冠軍,移居香港的姊姊王菁春是兩次單打冠軍。

他們這一趟菲律賓訪問,成績平平,劉香谷贏了多場女單,搭配高登科也有勝場紀錄,他們在比賽後和僑胞網界進行多場聯誼比賽,還到中、南部旅遊。1954年、1955年台灣網球隊又前往東南亞訪問,由喜愛網球的台北市長夫人高翠雲帶隊,訪問國家包括新加坡、泰國、香港(1954年),泰國、越南、高棉(1955年)。

這兩次訪問成員基本上還是「五人軍」林朝楚、高登科、李健明、蘇明德、劉香谷,有時加上擅長雙打的干再傳,職員則有林鴻坦,和立法委員陶鎔(劉香谷的先生)也加入,他們除了比賽,很重要的任務是聯誼僑界感情,爭取僑隊在每年10月回國參加省運、介壽杯球類比賽。

網球隊在香港比賽時和葉觀雄、陶冠球、楊渭濱等好手交鋒外,還有足球王」李惠堂也多次參加和台灣隊的友誼賽,李惠堂的網球也打得不錯。港台網球賽在愛國西路球場、三軍球場舉行過很多次,每次都造成轟動。

(作者註:最近取珍貴40年代圖片與資料,乃有補記本篇)

下圖1:民國39年第五屆省運網球冠軍台北市隊頒獎後留影。後排左二高登科、右一干再傳、右二李健明。前排中劉香谷。(李穗明提供)

下圖2:1952年台灣網球隊搭乘菲航,參加馬尼拉國際網賽,左起蘇明德、李健明、王菁葳、劉香谷、林朝楚、高鈸封、高登科。(李穗明提供)

下圖3:1952年3月2日高登科(左起)、蘇明德、李健明、劉香谷、王菁葳等參加馬尼拉國際網球比賽後,和邀請來訪的菲華僑領合影。

下圖4:民國44年,台灣網球隊出國訪問,前排左起李健明、高登科、干再傳。持旗者劉香谷,左五為其夫立委陶鎔。

下圖5:50年代李健明(右)、高登科在台北國際聯誼網賽,雙打出戰香港隊。蘇嘉祥/翻拍

圖片瀏覽(5)-
民國39年第五屆省運網球冠軍留影。後排左二高登科、右一干再傳、右二李健明。前排中劉香谷。李穗明提供 
1952年台灣隊赴馬尼拉參賽,左起蘇明德、李健明、王菁葳、劉香谷、林朝楚、高鈸封、高登科。李穗明提供
1952年3月2日高登科(左起)、蘇明德、李健明、劉香谷、王菁葳等在馬尼拉國際網賽與菲華僑領合影。
民國44年,台灣網球隊出訪,前排左起李健明、高登科、干再傳。持旗者劉香谷,左五為其夫立委陶鎔
50年代李健明(右)、高登科在台北國際聯誼網賽,雙打出戰香港隊。蘇嘉祥/翻拍